Colt Plus iO
便宜又大碗
与加装多项选配的Modulo Fit相比,背负运动版之名的Colt Plus iO,外型上明显温吞许多,但一口气送出HID燻黑头灯、侧裙、尾翼、天窗的56.5万元,倒是比搞「羊毛出在羊身上」的Fit大方乾脆,这势必让因为经济导向才想买小车的消费者感到窝心。不过在定价上,iO能比Fit便宜3.4万元,多少与iO取消方向盘气囊有关(因为iO锁定年轻族群,方向盘很有可能被改装)。
性能方面,又要再细分成动力和操控。引擎表现部分,Colt Plus iO的112hp/6000rpm和14.9kgm/4500rpm,虽比Fit少了8hp和0.1kgm,但在实际驾驭的感受上并无太大差异,特别是iO具备不用换档的六速CVT变速箱,切换到DS档后的爬坡力道简直就像1.8引擎一样有力,换档速度顺畅,名符其实的一气呵成,可惜电脑设定似乎过于保护,大直线油门踩到底,差不多6400~6500rpm就断油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不过相信外挂电脑应可轻易破解转速限制。
笔者个人最欣赏CVT变速箱切换到DS档时的强大扭力,若是断油转速能延后到7200rpm会更有驾驶乐趣。
涡轮改装方面,台湾HKS总代理也已经完成过一辆Colt Plus,该车使用HKS製的T25G涡轮、SQV、中冷器、EVC5和F-Con IS,可惜店家一时大意,未收钱就先交车,结果车主一去不回,让读者们无缘目睹此车的加速表现。
未配置足以与Honda i-VTEC抗衡的MIVEC固然有些遗憾,但省油特色更能满足经济取向的多数车主。
虽然Colt Plus iO的185/55R15胎圈和极为舒适的悬吊不足以承担iO的使命,但换个角度想,既然早知道会被改装,何必浪费成本。
从来不晓得车顶扶手这样基本的小东西也能被取消,台本在Fit身上真是省到「走火入魔」。
豪气的扭力转向
长明轻增压Yaris
车辆.长明(02)2788-2380
诉求年轻族群的Yaris,採用浓厚欧洲设计风格,大型化前保桿与水箱护罩的结合,创造出饱满感,从前挡风玻璃往下延伸至保桿的垂直线条,将水箱护罩与保桿结合成完整的U字形,使整体前视造型更为立体及强悍,虽然Yaris的车身尺码不大,但是在空间营造的手法,却有让人刮目相看的表现,中置仪錶纵列式设计除了操作简便,同时也可增加前座乘客腿部空间,而将天花板、A柱、C柱及车门扶手连结成一圆弧型,更让乘客感受到更宽敞的头部空间,减低车顶压迫感,后座果岭式平整化地板,使得乘客拥有绝佳腿部空间及移动便利性;另外,Yaris多样化座椅机能,6/4分离可倾倒式后座椅可分别向前滑动达15公分,单边后座椅摺叠或后座椅全倒,更适应不同需求,提供最大行李厢容量。
动力部分,Yaris搭载1.5升1NZ-FE铝合金引擎,可输出109匹最大马力,以及14.4公斤米最大扭力,搭配ETCS-i电子油门控制系统与Super ECT 4AT智慧型变速箱;另外,Yaris更配备电动辅助动力方向盘与可变容量压缩机,避免过度消耗引擎动能,让整体动力的反应与油耗性能,更能符合新世代掀背车的水準。
长明此套涡轮Kit除了一般的涡轮机、铸铁芭蕉、管路、喷油嘴、中冷器等部品以外,电脑部分更是用上较高档的F-Con SZ电脑,而增压值控制部分,并未採用一般轻增压常见的水龙头,而是用上稳定度相当高的HKS EVC V,整套报价约13万元,Yaris的车主不妨来这里体验一下涡轮带来的「爽」吧!
而这台由长明提供的Yaris动力部分的强化更是有相当的实力,维持原厂肚内机件施以0.6kg/cm2的轻增压,涡轮方面选择相当适合1.5升的TD04涡轮机,由于是反置引擎因此引擎室内更是显得特别清爽,而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稳定度,芭蕉部分採用铸铁材质,另外再搭配250c.c.喷油嘴及F Con SZ可程式电脑,在增压值0.6kg/cm2的设定下,不到2000rpm车辆即可正压,2500rpm前即全增压,全油门将动力完全释放后竟然会产生大马力前驱车特有的扭力转向,整体驾驭起来相当过瘾,完全不像是轻增压车辆。
前置中冷对于轻增压车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冷却逸品,不过早在10年前这项套件可是属于选配,想要还必须再掏钱出来买!
许多人对于Yaris的仪錶设计在中控檯上方这点有着相当大的排斥,不过长明将追加仪錶镶入方向盘前方后,内装也变得更有运动气息。
Super ECT 4AT智慧型变速箱,说穿了不就是4AT而已,不过在轻增压的条件下耐用度其实相当不错。
为了顺利装上F-Con SZ,长明特製的「黑盒子」将扰人的电子节气门讯号问题一举消除,而其他被电子节气门烦扰的车主们,也可至长明寻找解决之道喔!
为了顺利装上F-Con SZ,长明特製的「黑盒子」将扰人的电子节气门讯号问题一举消除,而其他被电子节气门烦扰的车主们,也可至长明寻找解决之道喔!
为了保有低速的扭力及涡轮化后的流速提昇,这支排气管的设计更是长明呕心沥血的杰作,而且还很漂亮耶!
2009年1.5 N 组自排规格赛
Option盃开跑?
由于日本甚至国外对于赛事的规範都相当健全,因而对于想参加「正规」赛事但是荷包有限的人来说,开始繁衍出「统一规格赛事」,当然统一车种及规格就是该赛事的重点。
以日本而言,Vitz、Swift、March等小排气量车种也都有专属的正规赛事,而这样正规的赛事,说穿了就是为了要满足一些对于一般街道用车赛事已无法满足的驾驶,说真的如果要真正追求正规赛事,那所需要的花费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负担的,一场比赛下来光是吃、住、团队、轮胎的费用就相当惊人,那改装就更别说了,而各大车厂也几乎都有推出对应赛事的车辆,以历史最悠久的March Cup来说,防滚架、悬吊及赛车椅也都是统一规格,车主购车后就可马上下场比赛,无需再花钱改装,因为也不能改装,如此一来考验的就单纯是车手的技术而不是比谁家里的那一块比较大。
近年来小车风的热潮烧得火热,Fit登场后市面上的车种也就更加齐全,当然相较于日本完全的单一车种赛事,或许对台湾来说有着一定的困难,不过本刊相当有意愿举办1.5升级自排规格赛,让自排小车也可以畅快的奔驰在赛道上。
强制增压Mazda 2
即将军临天下
车辆.鸿智(02)2648-7731
这辆由MRS鸿智所提供的马二想必大家都已相当熟悉,HKS Kansai Carbon引擎盖、水箱罩、前/后下巴全套上身,成为台湾第一辆Kansai式样的马二,也许是因为单价太高直到目前为止还是台湾唯一一辆,而作为这样的创始者当然必须不断精进,张老闆先前也有提到準备以轻增压150hp为目标进行改装,因此目前这部马二正在準备进行涡轮移植,不过对于这些当今世代车辆的改装来说,最麻烦最难搞的就是原厂电脑介入的问题,且一般常用的e-manage也都无法胜任,加上写过的程式很快就会因为原厂电脑自我修正下变得不适用,因此张老闆使用目前很夯的AEM可程式电脑,并无请AEM代製专用线组,因此花费不少时间才完成配线工程。
涡轮Kit方面用上国内知名大厂xxxx製涡轮机,这颗型号为TD04H的涡轮机,由正面来看斜流的设计更能有效减轻不少Lag,而排气侧部分则,11叶的设计更能将废气快速导出,与一般9叶的设计相比,对于油门的反应有相当大的帮助,芭蕉部分已开模完成,铸铁材质坚硬无比,毋须担心破裂问题,目前预计增压值设定在0.3~0.4bar,所以也不必将喷油嘴加大,加上专用中冷器及管路都已入手,只需待电脑测试整合后,剩余步骤就很快了。
集结最新科技于一身
锐利的动态犹如钢砲
车辆.曼斯卡(02)2289-0126
马自达新南所(02)2369-1251
虽然Mazda 2的设定并不属于高性能钢砲,但灵活的特性却让试车组深深着迷,进弯前只需稍微调整车速,在弯中即能毫不作怪轻鬆滑过,或许速度比不上纯正设定的钢砲,但灵巧的转向性却有着相似的气息。
转向部分,Mazda 2方向盘的电动辅助设计相当人性化,低速时的辅助力道会自动增加,使得车辆慢速行驶时的方向盘手感不至于过重,高速则是会自行减少辅助力道,降低轻浮手感而增添几分扎实的路感,如此适度的回馈感让人无需费神猜测前轮的角度,是辆能够轻易上手的都会小车,引擎部分在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及TSCVS进气涡旋控制阀门等科技的搭载下,能输出103.4hp/13.9kgm的最大动力,且最大扭力在4000rpm时即可完全发挥,低速扭力反应更是饱满,所以今天来的两辆马二对于动力方面都并未有太多琢磨。
由曼斯卡所提供的马二则针对底盘部分进行不少好料改装,避震器部分选择用上Cusco所推出的产品,另外铝圈也从原本的15吋提昇至17吋,胎面从185(195)加宽至205,如此一来虽循迹性变好,但加宽后的胎面也免不了有些许重拖产生,因此Blitz电子节气门控制器也为油门反应的提昇做出不少贡献,而另一辆马二则是换上14吋铝圈及BF雪地胎,而车室内特别订製的进口椅套及脚踏垫花色相当创新,多元化玩法为笔者相当乐见。
实际在绕锥时笔者也发现,无论是17吋大脚的马二或是14吋雪胎的马二,车头转向相当犀利,只要切动方向盘车头几乎就像是吸铁般自动切入,而Mazda 2方向盘的电动辅助,自动增加低速时辅助力道设计,更是相当迷人,在不断左右的切动方向盘同时,方向盘的回馈力道并不会像一般小车,因辅助力道过于强烈丧失该有路感,这一点马二做的相当好,更是令笔者对它的评价大大提昇,而笔者相信只要马自达能够引进手排车种,动力部分根本无需改装,只要针对底盘部分进行强化,在蜿蜒的山道上更可与欧系钢砲一决高下!